2020年7月30日,朝雨浥輕塵,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飛檐反宇、雕梁畫棟在細雨的浸潤下顯得格外幽靜深邃。匯鴻中錦公司第五黨支部“結對共建”先鋒隊在此開展了一場以“穿越時空悟初心,結對共建促發展”為主題的活動。
在羅書記的帶領下,我們有幸參觀了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特藏館,見證了大量珍貴的史料原件,了解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一幅《孫總理建國方略圖》原件前,隨著講解員敬業細致地講解,我意外了解到: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工程最早是由孫中山先生提出的構想。
回到家后我意猶未盡,又查閱了三峽大壩的前世今生:原來早在1918年,孫中山制定《建國方略》“實業計劃”時就提出了建設三峽水閘、開發長江水電的設想。1924年孫中山在講解《三民主義》之“民生主義”時,更具體提出了三峽水力開發問題:“像揚子江上游夔峽的水力,更是很大。從宜昌到萬縣一帶的水力,可以發生三千萬匹馬力的電力,比現在各國所發生的電力都要大得多,可以供給全國火車、電車和各種工廠之用……”
抗戰時期,中美訂約共同開發三峽水力,世界著名壩工專家提出了兼顧發電、航運、防洪、灌溉等多目標開發的“薩凡奇計劃”。1945年中美簽訂《中美三峽工程設計合約》,約定三峽工程由美國代為設計、中國派員參加。然而抗戰勝利后,蔣介石發動內戰,三峽工程因“財政危機、外匯困難”,奉命暫停。1947年美國墾務局工程師福斯脫在致信中國同事時說:“偉大如三峽計劃,中國自不能久置不問,相信不久之將來,定有興工之一日?!?/span>
僅僅隔了兩個春秋,新中國誕生,為這一世界矚目的“偉大計劃”帶來了曙光。而后,60年代丹江口工程和70年代葛洲壩工程的成功實踐為三峽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1985年1月,鄧小平同志在聽取有關匯報后指出:“三峽是特大工程項目,要考慮長遠利益,我們應該為子孫后代留下一些好的東西?!?986國務院決定重新組論證三峽工程。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經全體代表表決通過了《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1994年三峽工程在宜昌中堡島正式動工興建,并于2009年全部完工。幾代中國人歷經整整一個世紀的艱辛探索和艱苦實踐,三峽工程從理想一步步變為現實。
時光荏苒,2020年11月1日,我像往常一樣打開“學習強國”APP,水利部和國家發改委的聯合聲明躍入眼簾:“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根據驗收結論,三峽工程質量滿足規程規范和設計要求、總體優良,運行持續保持良好狀態。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span>
一瞬間,我思緒翻涌,仿佛又回到了不久前七月的那個早晨,仿佛又站在那幅《孫總理建國方略圖》前,心中百感交集:孫先生若您泉下有知,看到畢生夙愿在社會主義的今天已變成了現實,定會倍感欣慰吧!
回首歷史,從1894年孫中山先生提出“水力以生電”定國安邦之道,幾經專家科學論證,再到工程正式開工和建成運行,彈指一揮間已經走過了百年歲月??梢哉f,一部三峽史,正是近代中國強國史、奮斗史的生動寫照。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三峽工程時評價:“三峽工程是國之重器,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優越性的典范,是中國人民富于智慧和創造性的典范,是中華民族日益走向繁榮強盛的典范?!?/span>
在深入了解三峽建設的巨大成就、切身感受建設者的三峽精神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越發令我進一步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增進對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理解認同。三峽工程建設經過各界菁英數半個世紀的充分論證,經過諸多單位協同開展科技攻關,經過廣大建設者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通過百萬余移民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終于從藍圖變為現實。這些需要調動的資源和力量之巨是無法想象的,其他國家很難做到。
最近被熱議的另一個例子是,嫦娥五號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并順利返回地球。有網友翻出15年前中國制定的探月計劃:2004年2月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啟動,分“繞”“落”“回”三步;“回”是2020年之前中國研制的機器人將把月壤樣品采回地球。而同時,世界各國也在摩拳擦掌:歐洲計劃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同時完成月球基地建設;美國擬定2015年再度登月,并且要在月球建設“多國太空站”。然而時間證明,只有中國的嫦娥家族在長征系列火箭的托舉下,讓奔月神話一步步成為現實。難怪網友不禁自豪地調侃:“明明是大家一起吹吹牛,怎么就咱們當真了呢?”
一分戰略,九分落實。其實無論是三峽工程還是登月工程,都需要長期穩定的計劃、雄厚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強有力的執行力度,是國家實力的綜合體現。偉大的視野,總是在一以貫之中推進;宏偉的藍圖,只會在接續奮斗中實現。中國從1953年開始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一個五年規劃接一個五年規劃,扎扎實實推進落實并全部完成,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試問全世界還有誰?
在我國,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從而具有超強整合力、強大動員力和高效執行力;公有制占主體地位,從而能夠充分調動各方面資源;堅持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從而確保全黨服從中央、地方服從全局。所有這些,都確保了全黨、全社會能夠做到上下一條心、勁往一處使。因此這樣偉大的工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夠得以實現。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都邁上了一個大臺階。2020年初國際形勢錯綜復雜,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黨和國家領導人清醒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很多關鍵技術仍受制于人。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12項重點措施里,就在顯著位置里提及:“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薄笆奈濉币巹潯督ㄗh》亦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之舉,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span>
實踐表明,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作為大國,科技如果不能自立自強,永遠不會成為強國。作為中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的興建,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治水夢想;工程夢圓,也奏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強音。我們迫切需要向三峽工程建設者們學習,迎難克艱,負重前行,通過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擺脫外國技術的掣肘。
回望三峽工程的建設歷程,我們走過了一條自力更生、敢于創新的堅實道路,做到了將大國重器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三峽百年夢圓,將激勵億萬國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夢想不止、奮斗不息;全黨全國人民必在習總書記的帶領下,保持定力,上下一心,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以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風干在實處,以奮勇爭先的精神狀態走在前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譜寫無愧于新時代的新篇章!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2016@江蘇匯鴻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05036067號